2025082572:X市统计局关于农村居民增收调研报告
2025-08-25 14:09:51 13

image.png

X市统计局关于农村居民增收调研报告

近年来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,已经成为“三农”困境的关键问题。2023年12月,X市统计局组织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。通过调查,全市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取得一定成效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5429元,提高到2022年的16461元,同比增长6.7%。

一、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现状

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,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,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,“三农”问题日显突出,主要表现在:

1.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。从2018年到2022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共增加4671元,年均增长6.7%;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119元,年均增长8.8%,农村低于城镇发展水平。

2.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少。据调查,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,从乡镇企业及村级集体组织经营收入极少,缺乏龙头企业带动,农副产品的加工、贮藏、保鲜、包装、品牌等附加值增值收入较少。

3.农业增产不增收。据调查,近年来,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,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,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,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,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,优质农产品少,缺乏农产品品牌,市场卖价低,增产不增收。

4.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。农业是弱质产业,本身抗御自然风险、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,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,水利电力、道路交通、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,特别是近年来旱灾、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,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。

5.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。农村留守人员中绝大多数属“3861”型,即中老年妇女、老年人、学生儿童占绝大多数,强壮劳动力少,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,高中学历文化以上的几乎没有,有一技之长的就更少。调查中发现,凡文化程度高,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、三产业致富;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、劳动能力不强、思想观念落后,生产投入不足,外出打工的机会少,增收渠道窄,家庭收入低。

6.农村居民收支逐步缩小。随着化肥、农药、种子、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、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,从统计数据上看,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,但受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增加的影响,导致收入支出差的逐步缩小。特别是农村医疗、孩子教育和红白喜事人情费用支出不断加大,造成收支不平衡。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,农村居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,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。

7.农产品科技含量低。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,生产附加值不高,异致产品销路不畅,价格上不去、成本高。

二、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困难和问题

1.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,农产品质量差。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,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,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、农民失位问题;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“减粮扩经”,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,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,结果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,市场压力,价贱伤农。

2.农村从业人员劳动素质不高,适用技术应用差。农村现有从业人员中,绝大多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、文化程度低、劳动技能不强、思想观念落后,技术资料看不懂,适用技术学不会,先进理念接受不了,信息获取渠径太少,农业科技成果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

阅读全文
(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开通VIP会员或者单篇付费下载!)

温馨提示:VIP用户可免费下载全站内容

查看会员权益说明>>

分享:
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点击下载
相关内容
    热门推荐
    • 本周热门
    • 本月热门
        二维码

        微信订阅号

        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