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镇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
2025年上半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X镇锚定高质量发展“十大行动”,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夯实发展后劲,以政策落实为抓手厚植民生福祉,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凝心聚力、实干担当,全力守牢发展底线、推进生态避险搬迁、加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,全镇各项事业呈现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。
一、优化产业布局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
一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。依托“阳光玫瑰”葡萄产业园、农产品加工基地、有机肥生产等产业项目,构建“种养+加工+销售”循环产业链,带动410名群众稳定就业。规模化种植饲料玉米1.1万亩、马铃薯3500亩、中药材500亩,完成小麦“一喷三防”6000余亩,筑牢粮食安全防线。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331户153.08万元,完成耕地流出整改举证76亩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。推动8430亩玉米、3703亩马铃薯及248头肉牛、315只羊纳入农业保险,为农业生产系紧“安全带”。二是就业创业双向发力。引导群众发展“X•兰州牛肉拉面”“X•烧烤”等特色餐饮670余家,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业。实施肉牛提质增量行动,完成“见犊补母”820头,巩固提升肉牛养殖合作社18个,创建红花牛养殖示范场7个、示范户8个,形成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联农带农模式。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。投资3.2亿元的风能路灯项目,已完成6条线桩基开挖249个、混凝土浇筑143个;投资1000万元的综合商贸中心项目,占地0.75亩,建筑面积400㎡,配套商超、仓储、自动取款机等综合服务设施;占地231亩的对虾养殖项目,已完成7座厂房基础、3座养殖车间主体建设。
二、打造示范长廊,提升乡村建设水平
一是生态绿化提质增效。高标准实施“一川一梁一沟”绿化工程,完成X路沿川绿化提升、X村庄主干道补绿、X流域荒山造林,对24公里村庄道路进行补植补造,对沿川10公里主干道开展绿化添景,打造微型绿化节点21处,实现“生态颜值”与“宜居指数”双提升。二是人居环境常态整治。组织志愿者队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对公路沿线、河道沟渠、背街小巷、房前屋后、养殖场周边等区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,累计开展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,参与人次超千人,创新“无人机巡查+巷长制+门前三包”治理模式,开展无人机巡查20余次,通过持续化、精细化的治理,乡村环境持续焕新。三是公益事业精准惠民。争取“一事一议”资金164万元,在X、X等4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10盏,实现全镇域亮化,点亮群众出行路。四是和美乡村建设提速。投入140万元在X村硬化巷道4951㎡、铺设波纹管1211米及配套设施建设;投入130万元在铁洼村实施巷道硬化8945㎡及管网改造,村容村貌显著改善,乡村宜居底色更加鲜明。
三、聚焦重点项目,筑牢乡村发展根基
一是生态避险搬迁扎实推进。近年来搬迁群众246户1249人。铁洼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130户666人,完成拆旧复垦55户,成功承办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现场会。2025年后半年,拟启动X村集中安置点,初步计划搬迁安置50户群众。二是以工代赈项目惠民生。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400万元,在马达、何湾2村实施巷道硬化20470㎡及排水管网、边沟水渠等建设。吸纳62名当地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,发放报酬124万元。既改善基础设施,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。三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。清水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X段,投资564万元,新建河堤3.1公里,提升清水河防洪能力;投资690万元,在小河、X2村实施地质灾害崩塌治理项目4处,护坡设施惠及215户1065人;在海湾、西崖2村实施产业路硬化1.9公里,在X村实施窄加宽项目2.1公里,在小河村实施过水桥1座,极大方便群众出行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