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医保局年轻干部自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
根据局 D组关于开展“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年”活动的部署要求,结合办公室文秘岗位工作实际,本人紧扣“ ZZ过硬、本领高强、作风扎实、服务到位”目标,通过个人查摆、同事帮评、服务对象反馈等方式,系统梳理自身在思想认识、业务能力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,形成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如下,以期达到“照镜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的效果,为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一、 ZZ理论学习:理论武装的“根须”扎得不深,学用结合存在“温差”
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,本应把 ZZ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之本、成事之基,但对照“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”要求,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。其一,学习主动性不足,存在“要我学”而非“我要学”的被动心态。今年以来,局里组织的 D的XX大精神专题学习、医保系统“红色医保” ZTJY等集中学习活动,虽能按时参加,但个人主动延伸学习的意识较弱。例如,在学习《 XXX关于医疗保障工作论述摘编》时,仅满足于通读原文,未按要求结合办公室“中枢”职能撰写心得体会,对“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‘看病钱’‘救命钱’”等重要论述的 ZZ领悟停留在字面,未能转化为统筹协调、参谋助手工作中的具体思路。其二,学习系统性欠缺,存在“碎片化”“浅表化”倾向。日常工作中,常因起草文件、筹备会议等事务性工作挤占学习时间,往往利用午休或下班前半小时“见缝插针”学,导致学习内容零散。如近期学习医保领域最新政策文件时,对“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”“长期护理保险试点”等专业术语仅满足于了解概念,未深入研究其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,更未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要点融入办公室信息调研工作中,导致撰写的《我县医保基金运行分析报告》缺乏理论深度和政策高度。其三,学用转化存在“两张皮”现象,未能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。例如,在参与起草《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宣传方案》时,虽学习了 XXX XXX关于“守住管好人民群众的‘保命钱’”的重要指示,但在方案中仅简单罗列“开展讲座、发放手册”等常规举措,未结合“以案释法”“短视频普法”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宣传载体,导致方案落地后群众参与度不高,宣传效果打了折扣。
思想根源剖析:究其根本,是对 ZZ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,片面认为办公室工作“重事务、轻理论”,未意识到 ZZ能力是年轻干部的首要能力,理论素养不足会直接影响参谋辅政的精准性。同时,缺乏“钉钉子”精神,对学习缺乏长远规划,存在“完成任务”心态,导致学习效果打了折扣。
整改措施:
1.制定“每日半小时、每周一研讨、每月一总结”的学习计划。每日早8:00-8:30固定为个人自学时间,重点研读《 XXX著作选读》《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》等原著原文,结合医保工作记录学习笔记;每周五下午办公室集体学习时,围绕“医保系统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”等主题开展研讨,主动分享学习心得;每月末梳理学习成果,形成1篇500字左右的学习感悟,报分管领导审阅。
2.建立“政策学习台账”。针对医保领域最新政策文件,按“基金监管、待遇保障、经办服务”等类别分类整理,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“政策进科室”活动,为各业务股室解读政策要点,推动办公室从“文件中转站”向“政策翻译器”转变。
3.强化学用结合实践。结合办公室“以文辅政”职能,在起草重要文件、筹备重要会议前,主动对接业务股室收集典型案例,将 XXX XXX关于医保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材料始终。例如,在筹备下季度全县医保工作会议时,拟选取3个基金监管正面案例和1个反面警示案例,通过“案例+论述”的方式增强会议材料的感染力和指导性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